左宗棠故居(左宗棠故居在哪里?)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4-07-24 55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5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长沙本地人大都知道辛亥革命的先锋黄兴、蔡锷的墓在岳麓山,然而可能有相当一部分长沙人却不一定知道清末一代名将左宗棠的墓地也在长沙。这也许是因为左宗棠的墓地有些偏僻难寻,而且墓地处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包上,门脸很小、很普通,一点也不起眼的缘故。你如果不注意的话别说开车了,就是走路路过也可能一晃就过去了。

  光绪11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七十有四的风云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的“西归”,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坍塌了。慈禧太后诏谕: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透出沉重的死亡气息,它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7个头衔的左宗棠,带着“未竟其大志”的遗恨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时,许多人都以为百年之后的左宗棠会魂归故里,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左公柩落异乡——葬在长沙跳马镇白竹村(原名石门乡相竹村)的一个山包上。从此,左宗棠葬在异乡成为他身后的一个谜。

  了解左宗棠的人士都知道,左宗棠的故居位于湖南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1843年,左宗棠用教书所得积蓄约900两白银在柳家冲置田70亩,并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占地4亩多、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起名“柳庄”。从建成入住到1857年迁居长沙,左宗棠在柳庄居住14年,期间,他除研习农事、钻研农桑外,还广泛研究天文、军事、历史、时事,“读破万卷”、“心忧天下”,通晓治道,通观国事,为其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奠定了深厚基础。

  话到此处,该言归正传了:左宗棠的墓地为何葬在异地他乡的长沙跳马镇的白竹村?黄志清老人告诉我们:当年左宗棠训练湘军东进时,他顺着浏阳河路过白竹村。满腹经纶懂得风水的左宗棠见这里风水特别,便对随从讲:“此处龟蛇锁水口,好地。他年我若战死沙场,将我葬于此地”。据我们多方了解,原来的白竹村是一个风光旖旎、山水秀丽的小山村。流经村里的杨梅河宛若一条巨龙,携一江灵动,自东向西逶迤而来。梅竹山倚江而峙,平步青云,直上磅礴气势之衡岳,山水交融,运势蕴婉。黄老说,这山丘是一颗龙珠,这河这山就是两条盘旋的巨龙,这风水宝地就叫“二龙戏珠”。墓地前方视野开阔,正对着的是一处笔架形状的小山。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系佛学研究生、中国河洛易学院的易经学者刘子瑛对左宗棠墓地勘察如下:

  墓地明堂水口:壬子。

  入首龙:辛酉木龙(来龙非“自上而下”)。

  朝堂水:前甲卯,右巽巳。

  朝堂峰:艮甲卯乙。

  坟墓坐向:所扦辛酉坐穴(经),立辛山乙向兼酉卯(纬)。

  墓地风水判断:

  该墓依水定向为阳差克夫主应发富而淫乱。依龙定向属阴错伤妻,主应发富,而独占魁元。

  关于左宗棠选墓地,也有另一种版本的说法:左宗棠作为经世之学的集大成者,对于鬼神、风水之类,似无深信,也不斥为无稽之谈。他的态度是:若信,则要按照规矩办;不信,则可自行其便。但凡记述怪异之事、神灵之说,左宗棠都持这种态度。但不管怎么说,左宗棠的墓地位居山腰,周边苍松翠柏,东面河流蜿蜒,我等外行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幽静开阔的处所,适合于身后长眠。

  黄老还给我们讲了一段故事:当年修战备公路时,有人认定在清朝做大官的左宗棠,其墓室里一定藏有大批珍宝。当他们用一百多斤炸药和几十根雷管引爆炸开了墓室后,乱石中露出一副棺木。民工一拥而上,撬开棺盖,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香气,映入民工眼帘的已逝名人,依旧戎装披挂,面色如生,似在睡梦之中,令观者惊诧不已!掘墓者更关心的当然是棺内的珍宝,然而一番搜索,令其大失所望!他们仅仅在墓主口内找到一块小玉石,这块玉石从此下落不明。少顷,死者面色骤变,随即一阵恶臭袭来。围观者害怕了,随即作鸟兽散,扔下墓庐不管。黄老的母亲当年已逾花甲,信佛行善的她得知左宗堂尸骨被人抛出,便对儿子说:“青伢子,左大人是朝廷大官,有功于国。如今抛尸露骨,怕是阴魂不散哪。快去把土平了,把左大人的尸骨埋好,磕几个头。”于是黄志清遵从母亲之命将左宗棠尸骨重新掩埋好。1985年,在王震将军的指示下,长沙市政府拨款修复左公墓,并刻碑纪念,黄志清便一直在此看门。王震将军建国后主持过新疆的开发建设,想必对于左宗棠垂暮之年带着棺材出征收复新疆的壮举感同身受,英雄惜英雄吧!

  左宗棠墓在长沙县跳马乡的柏竹村,位于长沙市区的东南方,距市区不过十几公里。

  据说左宗棠墓园,原来不是目前所见的这样,堪称规模宏大。墓园起初占地广达百亩。墓道两旁,石雕林立,牌楼高过十三陵,从浏阳河码头而上,大牌坊,石人石马,石羊石虎,数百级花岗岩石阶沿山而上。

左宗棠故居(左宗棠故居在哪里?)

  墓体为石构,由花岗岩砌成,墓的四周有铁栅栏围护。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炉。两侧华表刻有简要概括左宗棠丰功伟绩的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左公墓地有专门的守墓人——他是墓地附近一家住户的男主人,名叫黄志清。年近古稀的黄老告诉我们,先前的左公墓位规模宏大,占地上百亩,墓道两旁,石雕林立,其中包括左宗棠的雕像。高过十三陵的牌坊颇具巍峨之势,拾级而上的阶梯由墓地一直延伸至村子中央的杨梅河畔。墓园内有石碑、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石狮等,还有48间供奉左公牌位的墓庐、享堂。1975年前后,一条战备公路途经跳马,将左公墓园一分为二,牌坊拆了,墓道麻石也征用了,用于修路搭桥,墓园面积大大缩水,只剩下原先的十分之一。1977年,当地因修石桥缺少石料,便决定取之于墓庐,连同左宗棠在内的石雕,都成了石桥的“器官”,如今在当年所修的瓮桥之下,还露出了一些雕刻的残部。现在所见为1986年重修部分。墓旁立有《左文襄公传略》和《重修左文襄公墓记》大理石碑,皆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建立,碑文由号称“湖南城建元老”、原副省长潘基踬撰写,而由知名教育家赵家寰书写。

  左宗棠自挽联: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辦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

  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左宗棠葬在他乡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柏竹塘的这块墓地,据说是左宗棠在第一次率领楚军东进时亲自选定的。

  二是,有人说,左公深谙风水地理,年轻时在长沙城南书院、湘潭隐山书院、醴陵渌江书院研读时,就寻得这一宝穴。

  三是,传说左公东征西伐,感到心力交瘁,叹世事之沧桑,人生之短暂,也为自己寻一身后的安息之地。

  这些说法是否靠谱,不得而知,但左宗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却是彪炳史册,光彩耀人。

  作者罗修云 、汤和平、赤马居士等

  微信公众号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

The End

发布于:2024-07-24,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