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水位(抗浮锚杆)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3-12-07 66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抗浮锚杆深度计算方法

1.根据抗浮设计水位算出抗浮水浮力;

2.取一个典型单元,算出建筑物及基础自重;

3.用水浮力减去自重得出抗浮每平米承载力要求;

4.锚杆拉力计算:Nd≤f?mg?*π*D*La*ψ/K(4.6.10-1),

锚杆2拉力计算:

本工程锚杆长度,按基底16.3米计算,按粘性土比较厚的第8孔

计算如下

3层(150)2.15米4层(50)4.65米锚杆直径取200mm,v取1.0

Nd≤fm*π*D*La**/K(4.6.10-1)

=0.5*3.14*0.2*1.0*(2.15*150+4.65*50)=174.27KN取值170KN

抗浮水位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一般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在场地无积水的情况下,可取地面标高为抗浮水位标高。当场地地势高于周边地面时,可按设计年限内可能产生的最高地下水位或丰水期稳定水位计算。

当地下室四周的填土高度不一致时,抗浮设计应考虑地下水渗流在地下室底板产生的非均布荷载对地下室底板的影响。

抗浮设计原理

水对地下建筑物的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即基底单位面积所受的水浮力为γh的(γ为水的重度,h为建筑物基底以上的水深)}。

当水浮力强度大于地下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重量时,建筑物即可浮起,当水不断补充时,建筑物将不断上浮,所以,建筑物浮起是一个渐进过程。

抗浮水位(抗浮锚杆)

水量的大小只是控制着建筑物上浮速度和上浮量,而水位高低则是控制建筑物上浮的基本要素

地下室抗浮措施设计哪种好

抗浮措施设计不结合实际情况话不可能说哪种的方案最好,抗浮措施的设计要结合施工,经济,安全,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综合考虑。常用抗浮措施有以下几种:

(1)配重法:适用于结构自重与地下水浮力相差不大的情况。可采取如增加覆土厚度、采用配重混凝土等具体手段。

(2)设置抗拔桩:适用于水浮力较大的情况。

(3)设置抗浮锚杆:同样适用于水浮力较大的情况,但要特别注意抗浮锚杆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分为岩石锚杆和土层锚杆两种,岩石锚杆适用于基础直接坐落在基岩的情况,锚杆直接插入基岩灌浆,岩石锚杆抗拔力较大。若在一般图层中,则为土层锚杆,但淤泥质土等土质条件不好情况下不可采用。

(4)浮力消除法:采取疏、排水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预定的标高之下。

地下室抗浮原理

对于雨水较多的地区,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一般不采用地勘报告给出的设计水位,而是以室外地坪为设防水位。小范围建筑物的抗浮设计时,可取室外周边地坪最低点作为抗浮设防水位。地下室长度大于100m,且四周地坪高度大于5m的坡地建筑,如按低处地坪标高作为设防水位进行抗浮设计,则偏于不安全。如按高处地坪标高作为设防水位进行抗浮设计,则偏于保守,造成浪费。较为合理的做法是根据地下室范围内的水头分布,分区域抗浮设防。

设定室外抗浮水位均等于各自室外地坪标高,各个方向存在水头差。假设土层分布均匀,按照工程水文学原理,各个方向的水头连成一条折线。地下室实际土层分布虽有差异,但其水头也应近似为一条斜线。

地下室抗浮锚杆功能与管桩功能的区别

地下室抗浮锚杆功能是用于防止地下室建筑物浮起的,而管桩功能是用于支撑地下室建筑物的静力学平衡,以及为地下室建筑物提供抗震能力。

The End

发布于:2023-12-07,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