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系指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什么叫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地震基础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隔振与消能减震等。
主要针对建筑结构上对抗地震产生的应力而对结构进行加强的设计。抗震房屋标准
1、抗震等级房屋抗震的等级一般不用划分,建筑结构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房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住宅与写字楼为丙类建筑。
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二阶段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设计对地震时抗震能力较低、容易倒塌的多高层建筑结构(如纯框架结构)以及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结构(如甲类建筑),要进行易损部位(薄弱层)的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措施提高薄弱层的承载力或增加变形能力,使薄弱层的塑性水平变位不超过允许的变位。
这一阶段设计主要是对甲类建筑和特别不规则的结构。
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计原则
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具体来说第一水准:遭遇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是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过一般的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遇高于本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的影响,建筑物不倒或者不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两阶段:
一、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
二、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含义
抗震设计是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共同实现的,通过总结历次地震灾害后发现,对于结构抗震设计来说,“概念设计”比“数值计算”更为重要。
结构抗震性能的决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设计”,也就是说,“概念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所谓“概念设计”是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既要着眼于结构的整体地震反应,又按照结构的破坏机制和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既要把握整体布置的大原则,又兼顾了关键部位的细节,从根本上解决了结构抗震设计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结构自身的整体抗震能力。抗震8级的建筑标准
1,O,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因此,“能抗8级地震的建筑标准”就是建筑物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即可。这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级别不能作为建筑物的设防标准,因为同一地震级别,建筑物如离其震中心近与远大不一样,地震的深度也大小,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大不一样,因此只能用烈度去衡量。
发布于:2023-12-07,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