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目的及作用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3-12-05 59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商鞅变法全部内容

1.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种植粮食除了交给国家和集体,剩余都是自己的;

2.编户齐民,把所有人组织起来,变成一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齐心协力;

3.二十等爵制,战场上的战功,折算成国家给其的福利。

商鞅变法是什么时候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目的及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商鞅变法成功的决定因素:

1、千古明主秦孝公的全力支持;

2、根据具体国情,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治国理念和方略;

3、“极心无二虑,极公不顾私”的个人魅力和权力掌控能力。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扩展资料: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1、首次提出并践行依法制国的理念;

2、根据当时的国情,首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制体系;

3、首次提出的国人平等、奖励法、郡县制,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等制度和措施,对中国后续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几个步骤

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分钟看懂商鞅变法

为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公元前356年开始;

第一次变法内容:1“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4、“燔诗书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1、统一度量衡;

2、废分封、行县制;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但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是什么

商鞅变法是指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47年两次在秦国实施的政治改革,由法家思想家商鞅主导,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

这一变法重视军事力量,强化中央集权,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通过变法的手段使秦国富国强兵,奠定了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强大地位。此后,秦国的君主继续推行这一政策,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谁提出的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The End

发布于:2023-12-05,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