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辛弃疾是如何抗金卫国的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南宋辛弃疾的个人资料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山东济南人,南宋时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在南渡之后便被削去兵权,后半生基本赋闲,郁郁不得志。他的词风豪迈,是南宋大家。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及意思
据说父亲辛文郁自小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迷粉”,他手里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心中万分欣喜。想到儿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沦陷,屈辱生活的处境,所以对自己的儿子充满期望,期望儿子长大能像他的偶像霍去病一样,能够保卫国家,安定天下。于是给儿子取名“弃疾”对应霍去病的“去病”。
不过在后来辛弃疾自己的谈话中透露,父亲辛之郁在他早年时就已经去世,是他的祖父辛赞把他抚养大,给予他人生很大的影响(祖父辛赞在金兵灭亡占领北宋后,强制侍于金人做官,但心中时时思报大宋)
简要介绍一下辛弃疾的生平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如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的生平经历20字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经历了南宋战乱和辛酸。他在抗金斗争中屡遭失败,被闲置不用。他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敌人的谴责。他的诗词具有豪放激昂的风格,被广泛传颂并流传至今。
10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在任职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并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他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辛弃疾的词作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强烈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发布于:2023-11-21,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