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尼塞河(叶尼塞河流向和注入)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4-10-15 41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叶尼塞河:西伯利亚河流之王,和中国还有一些渊源

历史上,叶尼塞河流域与中国古代的关系密切。尽管中下游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人口稀少,但其上游的森林草原地带,因水草丰美,孕育了活跃的游牧民族,他们曾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丁零和坚昆这些民族,曾在秦汉时期与匈奴争霸,对中国的边疆历史留下了痕迹。

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亚河流之一(其他两个是鄂毕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流程比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稍短,但流量是前者的0783倍。其上游原属中国,称为谦河。

叶尼塞河干流自东向西在宽阔的草原盆地中流动,自克姆契克河口急转而北,切穿西萨彦岭,在奥兹纳琴诺耶村附近又流入草原。在草原地段左岸接纳阿巴坎河,右岸接纳图巴河。自耶札加什村叶尼塞河穿经东萨彦岭支脉再次变为山地河流。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上游接纳了水量丰富的马纳河。

叶尼塞河水系组成

1、叶尼塞河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叶尼塞河从克孜勒至奥兹纳琴诺耶,全长约475公里,落差1000米;中叶尼塞河接续,长约876公里;下叶尼塞河则从安加拉河口到入海口,长达2130公里。

2、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上游接纳了水量丰富的马纳河。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到河口,有安加拉河、中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库列依卡河和汉泰卡河等大支流汇入。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叶尼塞湾。 (又称上通古斯卡河)。

3、水系组成 叶尼塞河干流从克孜勒至奥兹纳琴诺耶为上叶尼塞河,长约475千米,落差1000米;奥兹纳琴诺耶至安加拉河人汇处为中叶尼塞河,长约876千米;安加拉河河口至人海口称下叶尼塞河,长约2130千米。

4、叶尼塞河沿岸的主要河港有阿巴坎、叶尼塞斯克、伊加尔卡、杜金卡等。

5、叶尼塞河约一半的水来自雪水,略超过1/3的水来自雨水,其余来自地下水。这一水系的大部以东西伯利亚水文模式为主:凶猛的春汛之后首先是水位的遽降,接著慢降,夏秋降雨形成的洪水断断续续而来;冬季径流量锐减,但由於冰塞形成,水位依然很高。

6、叶尼塞河径流大 水系组成非常大,源源不断 叶尼塞河流域夏秋季降水多 水系极不对称,东岸支流水量为西岸支流水量的5~6倍。各季径流占全年径流量之比是冬季(12~次年2月)6%,春季(3~6月)51%,夏季(7~8月)22%,秋季(9~11月)21%。河水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次为夏秋降雨。

叶尼塞河的水文特征

叶尼塞河的水文特征独具特色,其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约50%的水源于雪融,超过1/3的水来自雨水,剩余部分来自地下水。该流域的水文模式主要遵循东西伯利亚模式,春汛后水位骤降,随后缓慢下降,夏秋季节的降雨形成的洪水断断续续,冬季由于冰塞,尽管径流量锐减,但水位依然保持高位。

水量:叶尼塞河的水量非常丰富,上游湍急,多急流和洪水。 水位:叶尼塞河的水位在春汛期较高,夏季多洪水。 结冰期:叶尼塞河的结冰期长达8个月,从9月末到翌年6月初。 含沙量:叶尼塞河的含沙量相对较低。 汛期:叶尼塞河的汛期主要是春汛和伏汛,冬季流量最小。

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及少量雨水;春夏季形成汛期,水量季节变化大;流经区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现象;大部分河段向北流河流有凌汛。叶尼塞河: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大河之一。位于亚洲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西伯利亚河流中水量最丰盈的河流。 是流入北冰洋最大的河流。

水量:叶尼塞河上游水流湍急,拥有众多急流和洪水。 水位:春季的融雪使得叶尼塞河水位上升,夏季则常出现洪水。 结冰期:该河段冰封期长达八个月,从九月底持续至次年六月初。 含沙量:叶尼塞河的含沙量相对较低。 汛期:汛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冬季河水流量最小。

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下,河谷重新展宽,但河谷多水府垅岗,流急多跌水。从安加拉河汇合处至河口为下游,长2137千米。相继接纳了几条支流,水量猛增,河床展宽,河谷也扩展。下通古斯卡河以下,流速减缓,水流平稳,河谷中出现了沙岛心滩、沼泽和湿地。三角洲地区出现许多河汊和岛屿,河口宽度达80千米。

叶尼塞河的水文体特征。叶尼塞河约一半的水来自雪水,略超过1/3的水来自雨水,其余来自地下水。这一水系的大部以东西伯利亚水文模式为主:凶猛的春汛之后首先是水位的遽降,接著慢降,夏秋降雨形成的洪水断断续续而来;冬季径流量锐减,但由于冰塞形成,水位依然很高。

叶尼塞河(叶尼塞河流向和注入)

The End

发布于:2024-10-15,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