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书(江永女书是世界唯一的性别文字)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这么多年我竟然一直在寻找
找那条流淌在心中的河流
我知道它也许不在任何地方
或许就在我心底最疼痛的故乡
究竟留多少泪才能停止哭泣
究竟回多少头才能看到天空
谁能告诉我那汹涌的孤独与渴望
是否就是我梦里永隔千里的河流
有人说《河流》这首歌是汪峰对《春天里》的告别之作,如果说《春天里》体现的是他在城市生活中励志向上的打拼,《河流》则是对过去的回望,清亮的吉他配乐使歌曲变得更加纯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仅象征着故乡,也是生活的本真状态。当我踏上上甘棠这片土地时,“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便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觉得只有这首质朴的歌才配得上这里。
有一个地方
那里有流淌千年的河流
河上有跨越千年的古桥
桥边有座落千年的村庄
村里有千年血脉生生不息的村民
时间却不小心在这里悄悄停住了
让人们可以挽住它的脚步
窥见它的背影,牵住它的衣角
这个地方,将会承载了多少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又会留下多少无法磨灭的历史足迹
上甘棠,一座沉寂了千年之久的古村落
就这样毫无预兆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初遇上甘棠
/ 古村来历 /
上甘棠村的村民大多为周氏后裔
唐玄宗后期,朝中未稳,战乱四起
年迈的周氏兄弟为了能够让周氏家族得以延续
便让自己的子嗣避世离难
其中有一部分便逃到了江永县的上甘棠村
经历几千年的风雨后
上甘棠仍保留着200多幢明清古建筑
村庄的村名、位置、居住的家族也从未发生改变
/ 蔽芾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可爱的甘棠树,不要去砍伐它,召伯曾在树下居住
可爱的甘棠树,不要去折断它,召伯曾在树下休息
可爱的甘棠树,不要去弯曲它,召伯曾在这里停歇
这是后人为了歌颂当年召伯决民间讼事于甘棠树下的事迹
将钦慕寄托给了甘棠树,不忍伤害
虽说上甘棠古村与这段动人故事并无太大联系
但我还是会想起这段流传在浓郁的棠阴之下的古老记忆
/ 女书文化 /
初次认识上甘棠是在电影《雪花秘扇》中
桥下小河淌水,桥边古屋青瓦,只是一眼就爱上了这里
那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游人如潮的景象
古砖青瓦都亲切得让我们想要靠近和倾听
只有那份平静、安宁的生活
江永女书,作为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
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一带的瑶族妇女中
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弥足珍贵
上甘棠和千家峒,曾经的女书流传之地
可如今即使是老人也没有会吟唱的了
大部分的女书书籍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销毁
江永女书就这样成了一个谜
源于何地何时,只能让我们自己去探索联想了
再别千家峒
/ 瑶乡传说 /
传说中的千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四周都被群山环抱
唯有一个岩洞维系着与外界的交流
现在去千家峒便会发现这个洞口已经被弃置
但它依旧完好地存在着
坚强地见证着千家峒的沧桑变化岁月轮回
千家峒更多地是象征着一种安定美满的生活
是瑶族同胞的故居,是每一个人对幸福的向往
曾经的千家峒繁荣稳定,那里四周环山
森林茂密,山花四季不败,百鸟争鸣
无数清彻的小溪汇成河流贯于峒中
峒中有四块大田,土质肥沃,一千户人家共耕种
田里长的谷粒有花生米大,大家生活很富足
有一年,粮官来到千家峒
瑶家好客,大家热情款待,轮流宴请粮官
粮官久不回话官府,官府以为粮官被害
便派兵马前来攻打,千家峒一时变成血火之地
侥幸活下来的十二姓瑶人,也被迫逃散
走前他们祭了盘王庙,把牛角锯成十二截
每姓各拿一截,祝愿以后十二截牛角有凑齐的时候
瑶民有重返千家峒的日子
/ 寻根问乡 /
关于故乡,你会想起来什么?
或许你在儿立之年便已离开家乡
再回来时便发现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关于故乡的回忆,是每一个游子心中的软处
曾经住有千户人家的千家峒亦是
散居在国内外的瑶胞都认定自己的祖先是从千家峒迁徙出来的
历年来常有瑶胞到此来寻根问祖
我不知道最后十二截牛角是不是真的凑齐了
但是现在的千家峒已经不是以前的了
它只能永远地成为一种放在心里的对故土的思念
时光流水,逝者如斯
瑶族的迁徙可以说是一部苦难史
我不知道最后十二截牛角是不是真的凑齐了
但是现在的千家峒已经不是以前的了
它只能永远地成为一种放在心里的对故土的思念
“
昂山毓秀松坚操,芳寺钟声及远方
清涧渔翁俗尘少,山亭隐士利名忘
甘棠晓读经和史,独石时耕禾与桑
西岭晴云佳树霭,龟山夕照镜霞光
”
——上甘棠八景
发布于:2024-08-02,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