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是什么意思(凌云志的诗句)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4-07-29 34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4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副猪嗜血杆菌病”这个病名的前面为什么加个“副”字?

凌云志是什么意思(凌云志的诗句)

  “副猪嗜血杆菌”有何特性?

  请参考如下资料。

  一、目前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称呼,存在一些混乱情况

  ㈠在多数猪病的专著、刊物杂志上的论文、网上的文章、猪病专家及猪病工作者在作专题报告时,都称“副猪嗜血杆菌病。”

  ㈡有些同行认为“副”字放在“猪”字的前面或后面都可以,这属于习惯问题。

  ㈢有些同行一会称此病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一会又称“猪副嗜血杆菌病”,有些又称“猪嗜血杆菌病”。所谈及的内容就是“副猪嗜血杆菌病。”

  ㈣在网上一查,可看到不少文章是称“猪副嗜血杆菌病。”

  ㈤有些同行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这一病名前面为什么要加“上副”字表示不了解。

  二、副猪嗜血杆菌特性

  ㈠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属变形菌门、变形菌纲、暂归到巴斯徳菌目、目前暂归巴斯徳菌科、嗜血杆菌属。由于“副猪嗜血杆菌”与嗜血杆菌属中的其它嗜血杆菌间缺乏核酸同源性,因此其分类学位置仍未完全决定。

  ㈡嗜血杆菌是一种酶系统不够完备,需要血液中的生长因子才能生长的细菌,尤其是X和/或V因子。

  X因子(原卟啉ⅠⅩ或氯化高铁血红素“Haemin”或正铁血红素)是指具有生长促进作用的血红蛋白衍化物,可供细菌合成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接触酶及过氧化物酶等呼吸酶类。

  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也称为辅酶Ⅰ,简写为“NAD”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也称为辅酶Ⅱ,简写“NADP”,根据其生长是否需要V因子,将其分为生物Ⅰ型(NAD独立型)与生物Ⅱ型(非NAD依赖型)。V因子为辅酶Ⅰ及辅酶Ⅱ两种脱氢酶之一,与生长细胞的氧化还原过程有密切关系。

  ㈢初次分离培养副猪嗜血杆菌时,可将该菌划线于“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加5%无菌兔血于融化后冷却的琼脂培养基中,保持于70ºC,半小时)或“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再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十字划线,置35ºC~37ºC培养24小时,可见在葡萄球菌菌苔周围生长的副猪嗜血杆菌的菌落较大,离葡萄球菌菌苔越远的菌落越小,这种现象称为“卫星现象”。其原因是由于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促进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

  三、副猪嗜血杆菌的历史

  1910年徳国科学家Classer首次报道从病猪的浆液性纤维性胸膜炎、心包炎以及脑膜炎中,分离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1922年Schermer和Ehrlich首次分离出猪嗜血杆菌。

  1931年Lewiss和Shope在研究猪流感时分离出这种细菌,将其命名为猪流感嗜血杆菌(H. infiuenzae Suis),所分离的细菌同时需要X因子和V因子。

  1942年Hjare和Wramby将该病原体称为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uis)。

  1952年Bakos等人首先报道副猪嗜血杆菌存在血清型。

  1969年Bibertein和White证明该细菌在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只需要V因子,因此,将该嗜血杆菌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hilus Para Suis)。

  1992年Kielstein.P等首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学定型,并报道了该菌有15个血清型。其中4、5、13型为世界范围流行;1、5、10、12、13、14型毒力强,对患猪的致死率高;2、4、8、15型为中等毒力,患猪呈败血症;3、6、7、9、11型为低毒力、感染猪无明显症状和病变。

  四、小结:

  1.根椐【伯杰细菌鉴定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是一本国际上最权威、普遍采用的细菌分类手册)表述,猪嗜血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均属于嗜血杆菌属。

  2.猪嗜血杆菌在1942年首称为猪流感嗜血杆菌。因猪流感是由本菌与猪流感病毒的协同作用引起,其营养需求同时要有血清中的V因子和X因子。副猪流感嗜血杆菌只需要V因子,除不需要X因子之外,其他特性与猪嗜血杆菌相同。

  3.根据世界公认的嗜血杆菌属细菌命名惯例,使用前缀“Para”为该菌生长时不需要补充X因子的微生物命名,提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作为一种新的细菌名称。即目前猪群广泛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体。

  五、续后:

  1.由于副猪嗜血杆菌是猪呼吸道常在菌,因此,从1910年发现至1990年,并不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但隨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特别在1990年以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的广泛流行,猪嗜血杆菌病就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2007~2009年,猪主要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而副猪嗜血杆菌占以上各类菌的分离率达到四分之一(22~26%)。由于副猪嗜血杆菌比其它病原菌较难分离,估计实际感染率更高。当猪群发生上述各类传染病时,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乘机入侵的継发性病原菌,因此,常把它称为“条件性病原菌”,也有称“机会性病原菌”。当猪场猪群感染了猪圆环病毒病和猪蓝耳病之后,常常出现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症,使猪场的猪群疫情更加复杂化,给猪病的定性确诊和有效的防治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并常出现误诊,导致猪群防控措施不得力,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资料来源:猪病)

  (免责申明:本公共平台所有资料都来于网络收集,并经本平台整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本微信公共平台所列资源侵害了原作者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本平台立刻删除,本微信平台拥有对此声明中的最终解释权。)

  阅读

The End

发布于:2024-07-29,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