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古代将军封号)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4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古代十大将军排名?
1、第十名:徐达 徐达,明朝开国大将,被称为开国第一功臣,自小与朱元璋熟识。至正十五年,徐达与朱元璋取和州,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随后攻克江南诸地,留守应天府。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之战,徐达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前锋,最终击败陈友谅。
2、古代十大名将如下:第一名:“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是秦朝末年时期的名将,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灭掉了强大的秦国,自封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18路诸侯,打过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古代十大将军有冯异、张辽、白起、吴起、王翦、韩信、霍去病、李靖、岳飞、常遇春,排名不分先后。冯异 冯异,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4、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5、项羽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猛将,力能扛鼎,气欲拔山,号称西楚霸王,凭一人之武力得华夏半壁江山的唯此一人。李元霸 隋唐第一条好汉,掌中一对八棱紫金锤重八百斤,胯下座骑追风白点万里云。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在李元霸马前走上三个回合,可以说西府赵王李元霸打遍天下无敌手。
6、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班超 字仲升,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古代有名的大将军有那些
1、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官。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
2、古代名将有关羽、张飞、岳飞、徐达、周瑜等。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小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跟随刘备颠沛流离。雄壮威猛,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
3、薛仁贵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在与高句丽的大战中,可谓神勇至极,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薛仁贵也从此名扬天下。
4、古代十大将军有冯异、张辽、白起、吴起、王翦、韩信、霍去病、李靖、岳飞、常遇春,排名不分先后。冯异 冯异,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5、白起用兵首要就是歼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是一种很实用的战法。第六名:项籍 项籍,字羽,楚名将项燕之孙。少年时,不学诗书,不学个人技,只愿学万人敌,遂学兵法。
古代有哪些将军?
1、古代的将军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将军:孙武 孙武,字长卿,被尊称为兵圣。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所著兵法书《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孙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成为后世无数将领的楷模。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被誉为武圣。
2、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西汉霍去病任骠骑将军,俸禄与大将军等)。车骑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
3、古代名将有关羽、张飞、岳飞、徐达、周瑜等。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小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跟随刘备颠沛流离。雄壮威猛,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
4、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5、秦朝战神白起,汉初的飞将军李广。汉武帝时的霍去病,三国时的赵子龙,南梁将军陈庆之。
6、秦朝项羽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号“西楚霸王”。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
古代将军都有什么称号?
1、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置前后左右将军。秦因之。
2、汉代将军称号: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衡蔽漏部曲督等,至别部司马(军司马),逐级晋升。 别部司马之上为都尉(骑都尉)和校尉(五校官职偏文),再上为中郎将(如五官中郎将、左、右、虎贲中郎将),以及裨将军、偏将军,这两者地位相当于杂号将军。
3、【太尉】秦汉汉时期,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历代也多沿用这个官衔,但逐渐变成加官的官衔,没有实权。到了宋徽宗时期,把戚太尉定为武官的最高一级官阶,其本身并不代表任何职务,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称,而不同其职务的大小。元代以后废除这个名称。
4、亦有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者,如骠骑大将军之类。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
发布于:2024-07-26,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