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触妙乐(内触妙乐南怀瑾)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5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那么怎么会内触妙乐呢这个一般书籍里是没描述的,是因为人修行时,如果有定力,到发起初禅时,其实已经生出了天身,这个天身比我们这个肉身的色尘要细的多,我们的色身很粗,但是我们这个色身没死掉啊,于是两身一定会有接触,我们粗的色身产生了领受初禅是身乐,轻安快乐的不得了,又无法用语。
2、触摸内心的极乐是佛教中的一种境界是指身心达到一种常人没有的空灵状态,自发产生内心的愉悦古人称之为醍醐灌顶甘露等没有凡人佛教据说是菩萨的境界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我们平时的快乐都是因为外在因素,比如买喜欢的东西,做想做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外在的,不由自主的幸福感内心的感动是。
3、当你打坐进入初禅时会感觉到”触“的快乐,也就是身心内外感受到很舒服,就有一点点内触妙乐的意思了这种”乐“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不能有意去追寻的如果你真想搞清楚内触妙乐,就要自己去学打坐自己去感受,否则只是听人说佛法真是难以理解呢鞋合脚与否穿过就知道了内触妙乐是怎么个舒。
4、内触妙乐Pīti是佛教术语,通常被翻译为“喜悦”“欣喜”或“快乐”它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或愉悦感,是一种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内触妙乐通常与专注Samadhi和禅定Dhyana联系在一起,在冥想或修行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法喜Dhammasukha是另一个佛教术语,它指的是对佛法的喜悦。
5、坐禅用功的人,功夫到了,两条腿发舒服快乐,快乐的你不愿意把腿放下来,身体内在奇妙地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这就是内触妙乐,这个乐无法用言语形容表达。
6、想象一下,有一种方法,无需借助任何物质,却能让你在欲望涌现时,体验到精神的愉悦,同时又对身体毫无伤害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通过内在修炼实现的神秘力量,佛教称之为“内触妙乐”这种非凡的能力并非神秘玄幻,而是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东方智慧中,如中国道教藏传佛教以及古印度的修行传统其中。
7、佛教的无淫欲心是指通过禅定智慧的修为,获得一种更高级的快乐,佛家称这种快乐叫“内触妙乐”,即身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种美妙的触境,这种感觉要远远胜过交合时的快感,所以不必压抑,淫心自然变淡,乃至消失另一种情况是指佛家在修习白骨观与不净观的成就后,觉悟到淫欲的本质,自然身心超越而无淫念。
8、南怀瑾老先生讲金刚经说什么的时候,提到的。
9、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是指宇宙天地客观一切人事物的存在都予以超越“内心无喘”就是在气住脉停脉停气住中导致的轻安,内触妙乐常光现前,这是大菩萨和佛的境界人的本身本来就有这种境界,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证道后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
10、因为真正精满才不思淫,菩萨内触妙乐,才能对男女相毫无分别,乃至男女拥抱,完全没有那个欲可是在充满而还不能化的时候,不会没有 不说那么多了,太高了,能有几个人做到呢?做到了这个就是超越欲界的境界,楞严经上说与横陈时,味如嚼蜡”即使说有家室男女,在那个时候,他这个情味情调同凡夫在欲境界情形。
11、英雄可以征服世界,不能征服自己这一点唷,毫无办法“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经上就说到这个道理孔子在这里没有办法给人们辩护啊为什么阳气充沛之间,要严持戒律因为真正精满才不思淫,菩萨内触妙乐,才能对男女相毫无分别,乃至男女拥抱,完全没有那个欲可是在充满。
12、请参考 quot到成佛之后,从佛中再分出十地,这个证境太高太不可思议,每地有每地的神通妙用,殊胜无法比拟佛的化身有无量无边救度众生,但为何众生仍看不见佛,仍在受苦无数世人并不信有佛的存在,觉得虚无飘渺,是骗人的,就因为自己见不到这段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释迦牟尼佛对这疑问。
13、如经所云quot菩萨内触妙乐quot,非世间心身安乐所可比拟如醉如痴,犹不足形容其万一言之恐落笙蹄,令人耽著,故佛有所戒也所谓离者,于心身世间善恶是非人我烦恼诸法,自然厌离,不恋世味,心身超脱,胜乐难言久久功深,乐久明生,即进入二禅定生喜乐专精一念,忽如弦断,犹截众流,空无边颇,与明显。
14、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坐垫就开始打坐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15、没人会是为了痛苦去修行,佛的快乐和幸福超过我们万万倍当然我非鱼,不知鱼之乐,更无法体会成佛后的幸福和快乐。
发布于:2024-07-15,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