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哪个朝代的(郑和什么时期人)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4-06-08 32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592年

郑和(1371年?-1433年?),

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

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4年(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南京,郑和应是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1385年(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蓝玉又奉调镇守北平府(今北京),而郑和再次随军前往,并被调入燕王府邸中服役。

郑和下西洋时间是在明初。

明朝阶段的划分:整个明代的276年,可谓国运天成。十六位皇帝在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郑和什么时期人)

初期(1368年~1449年),也就是明朝建立到土木堡之变,这段时间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七朝,有朱元璋的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有朱棣的天子守国门驱除北元残余,有仁宣之治的辉煌历史,也有太监弄权的差点灭国之害。

中期(1450年~1582年),总体来说,中期的政局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也出现过宁王之乱,但是很快就被镇压,中期最辉煌的当属古典文化的辉煌。经历了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八朝,其中当属孝宗皇帝最为后世称颂。涌现了很多历史名家,如杨廷和张居正等力狂澜的政治家,唐伯虎、徐渭书的画家,还有李时珍这样的药理学家,王守仁这样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后期(1582年~1644年),从张居正去世到崇祯皇帝自尽煤山,风雨飘摇的帝国总算是在内忧外困的窘境下灭亡了,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一月天子泰昌皇帝,神奇木匠天启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崇祯皇帝,明朝的历史276年,不算南明政权,这是个奇怪的时代,也是一段水深火热的历史。

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3年,止于宣德8年。所以是明初。

是明朝人

郑和(又名:马三保、三宝太监,1371年-1433年),云南昆阳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早年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曾先后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明朝明成祖朱棣时期

明朝前期,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富强国家。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郑和本姓马,名三保,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使他从小就对外洋的情况有所了解。大约在14世纪末,他被收入宫内,当了一名小太监。在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深得朱棣赏识,被赐名为郑和。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的命令首次出使西洋。

不是同一人。郑和是明初下西洋的航海家。郑成功是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1.郑成功(1624-1662)是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背景】当时的大员外海共有11个岛屿,易守难攻,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殖民者为达到侵略目的无所不用其极。1624年,荷兰武装船队在离开澎湖风柜尾后来到台湾大员。当时,装出可怜样的荷兰人提出只要借用“一张牛皮大的地方”就行了,善良的中国人当然信以为真,以为荷兰人只是为停船上岸,所需地方不大,也就同意了。殖民者眼中的一张牛皮大的地方有多大呢?无耻的殖民者竟然把一张牛皮分割成很细的皮线,连接起来圈地,这就是“一张牛皮”。它是建立在中国台湾的第一个外国侵略者的据点。荷兰人在台湾掠夺了大量财富。【事例】郑成功对荷兰殖民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郑成功决定出兵收复台湾。在高山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郑成功击败了荷兰殖民者派来的援兵,收复台湾。

2.郑和(1371-1433)下西洋(明代朱棣),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1405年7月11日开始,中国明朝皇帝朱棣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从太仓出发,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一生七次下西洋,于1433年返航途中逝世,葬于印度西海岸城市古里。

The End

发布于:2024-06-08,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