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的意思,辟的古义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辟”,普通话读音为bì、pī、pì。“辟”的基本含义为君主,如复辟;引申含义为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如辟召、辟引;古同“避”,躲,设法躲开;“睥”,睥睨。
此外,“辟”常做动词,表示屏除,驱除,如辟邪。
“辟”在古代有多种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
1.法,法律:“辟”在古代可以指法律、法规。例如,《左传·昭公六年》中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的记载,其中的“刑”即指法律,而“辟”则是“刑”的一种别称。
2.征召:“辟”在古代也可以指官府征召人才。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有“连辟公府,不就”的记载,其中的“辟”即指官府征召。
3.开垦:“辟”还可以指开垦、开辟土地。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辟土地,朝秦楚”的记载,其中的“辟”即指开垦土地。
4.通“避”:“辟”在古代也可以通“避”,表示躲避、避免。例如,《论语·宪问》中有“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的记载,其中的“辟”即通“避”。
需要注意的是,“辟”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辟bì〈名〉会意。
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开辟kāipì开拓、辟建。如:各航空公司竞相开辟新航线。透彻tòuchè显明通彻。如: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杜牧《题白苹州诗》通明灵活。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沧浪诗话》深入,完全了解。如:分析得透彻。开天辟地
[kāitiānpìdì]
基本解释
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
详细解释
【解释】: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出自】: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有三个读音
bì
1.天子;君主。2.旧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3.排除;避免。
pī
1.[辟头]开头;起首。
pì
1.法律。2.开辟;开发。3.开设;开创。4.透彻。5.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
发布于:2024-06-07,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