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艮图片(儒艮的叫声像什么)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4-06-02 58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海牛和儒艮有什么区别

属类区别:海牛属于海牛科海牛属,儒艮则属于儒艮科儒艮属。

尾巴区别:海牛的尾巴又宽又大,没有分叉;儒艮的尾巴有分叉。

皱纹区别:海牛皮肤粗糙,皱纹多;儒艮的皮肤则比较光滑,褶皱少。

鼻孔位置区别:海牛的鼻孔距离头部上方较远,儒艮的鼻孔距离头部上方较近。

儒艮图片(儒艮的叫声像什么)

趾甲区别:海牛前肢上有趾甲,儒艮没有。

儒艮是什么意思

儒艮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

“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这是南朝时中国古人在《述异记》中对儒艮的记载。

雌性儒艮(rúgèn)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

儒艮形态

体纺锤形,身体的后部侧扁。

皮肤较光滑,有稀疏的短毛。

头部较小,略呈圆形。上唇略呈马蹄形。嘴吻弯向腹面,其前端扁平,称为吻盘。

两个阀门状鼻孔靠近在一起,位于吻端背面,可以在潜水时露出水面呼吸。眼小。无耳廓,耳朵很小。鳍肢短,约为成体体长的15%,梢端圆,无指甲。

尾叶水平,略呈三角形,后缘中央有1个缺刻。

胸部每侧有一个乳房,乳头位于鳍肢后方的腋下。成体背面灰白,腹面稍浅。幼体呈淡奶油色。许多年老个体的皮肤有大面积无色素区域,并有许多疤痕。

栖息环境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生活习性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

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

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所以又有“海牛”一名。

叫声为持续的轧轧声或更高的尖锐声,类似海牛。已知鲨鱼、虎鲸与鳄鱼偶会捕食儒艮。

繁殖方式

儒艮性成熟的年龄在9龄或9龄以上,雄性在9~15龄达到性成熟。雌性在10~17年时怀第一胎。繁殖时期,一头雌性儒艮被几头雄性追逐,然后进行交配。妊娠期约13个月,每胎产1仔。新生的儒艮体长

儒艮和海牛哪个生活在中国

儒艮生活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南部沿海,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海牛目哺乳动物的特征一般为:全水栖,形似纺锤,头大而圆,唇大,短颈,前肢鳍状,后肢缺失。主要包括儒艮、海牛等两类。也有一些海牛生活在淡水中。其中,儒艮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儒艮在我国主要活动在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南部沿海,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其常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

儒艮读gen还是读yin

你好!关于“儒艮读gen还是读yin”的问题,我可以简单解答一下。根据普遍的标准音读音,“儒艮”应该读作“rúgěn”,“gen”的读音是“gěn”。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和方言的差异,可能会有不同的读音。而“yin”的读音应该是“yīn”,与“gen”不同。所以,如果要根据标准音来读,“儒艮”应该是“rúgěn”,而不是“rúyīn”。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儒艮会攻击人吗

不会

其实光看儒艮的外表,灰色光滑的外表就像漂浮在海洋里的一块块巨型的尸体一样,给人一种十分具有攻击性的假象。实际上这货是个完完全全的食草动物,主要以海里的水草为食,性格反倒相当温顺。

?

要是潜水无意中看见了它们也不用感到害怕,它们并不会主动攻击,你甚至都可能靠近它们身边静静的观察它们。但一般,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它们多半在晚上觅食。所以想潜水观察它们可能还得去人少的海域。

The End

发布于:2024-06-02,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