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称号(白居易为什么有两个称号)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4-05-12 32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3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白居易称号(白居易为什么有两个称号)

唐代

白居易是唐代的诗人,他于公元772年出生,直到公元846年去世。白居易的出生地是河南新郑,他也被视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除了他的诗歌才华,白居易还有其他的称号,如“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等。他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的影响。

白居易在诗坛上有“诗魔”雅号。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称呼刘禹锡为“刘二十八”。有两个原因:

1、根据家族的长幼排序,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是第二十八位,这是白居易给他取这个特殊称号的原因之一。

2、他们两人虽然年纪相当,但由于白居易于28岁才中进士进入官场,而刘禹锡早在21岁时就已经进士及第,因此在官场上刘禹锡成为了白居易的前辈。

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字乐天,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其好些诗文,这是有天赋的。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在当地还很有名。后面进了官场,他也没闲着。也在写诗。他有每天朗诵和抄写诗文的习惯,从早上到晚上。可见他是多么的刻苦。时间长了。他的舌头也长了口疮,手指因为经常写诗长了老茧。白居易这么喜欢写诗,对诗歌的热爱。后人称他为诗魔,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白居易得到大部分人认同的是称号是“诗魔”。这个外号来自于他自己的诗:“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他在吟诗时候的刻苦并不比孟郊、贾岛要轻松。只不过他用功的地方并非死抠字词,而是在于诗词内容意境的平常化、普通话,为了保障诗文最大的流通度——也就是要让所有人,包括不认字的街边小贩都能听懂。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这是对他个人写诗疯魔成性的一种赞扬。

街边小贩能读懂白居易的作品和他是否被称为“诗王”并没有直接关系。这种后世的尊称,其实就是江湖中的“诨号”,也没有什么认证,而取诨号,一般都是看人的性格取。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无用等等,主要还是起着性格刻画加深的作用。

为诗人取尊称,虽然我们是从读到的诗来取,但作品归根结底还是反映人物性格。一位诗人的作品长久以来表现出来的必然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及他本身的性格——因为文艺作品,一首可能是虚构,但长久以来累积下来的气质,一定是性格的真实反映。

The End

发布于:2024-05-12,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