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的定义域(根号中的定义域范围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表示里面数的算术平方根。
2、根号X,x定义域是非负实数。
3、也就是说只有x是实数且不小于0时根号才有意义。
4、y=根号x。
5、令一个数y的平方=x。
6、若x=0,则y只能为0.所以根号0=0若x大于0,则知道满足条件的y有两个,它们都是实数,且互为相反数。
7、也就是说一个正的一个负的。
8、它们叫做x的平方根。
9、把正的一个叫做算术平方根。
10、综上:y=根号x表示满足y方=x(x属于非负实数)的非负实数y。
11、一个非负实数x对应且仅对应一个非负实数y。
根号是一个数学符号。根号是用来表示对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进行开方运算的符号。若a?=b,那么a是b开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开n次方手写体和印刷体用表示,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 ̄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
根号的书写在印刷体和手写体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只介绍手写体的书写规范。
1、写根号:
先在格子中间画向右上角的短斜线,然后笔画不断画右下中斜线,同样笔画不断画右上长斜线再在格子接近上方的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画一条长度适中的横线,不够再补足。(这里只重点介绍笔顺和写法,可以根据印刷体参考本条模仿写即可,不硬性要求)
2、写被开方的数或式子:
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v形部分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若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过长,则上方一横必须延长确保覆盖下方的被开方数或代数式。
3、写开方数或者式子:
开n次方的n写在符号√ ̄的左边,n=2(平方根)时n可以忽略不写,但若是立方根(三次方根)、四次方根等,是必须书写。
根号的非负性
在实数范围内。
(1)偶次根号下不能为负数,其运算结果也不为负。
(2)奇次根号下可以为负数。
不限于实数,即考虑虚数时,偶次根号下可以为负数,利用【i=√-1】即可
1、函数中含有三次根式定义域的求法
三次方根号下的数或式子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R。
如果是偶数次方根号(如二次方根号,四次方根号),那么根号下的式子必须大于等于0,因为负数没有偶数次方跟
但是如果是奇数次方根号(如三次方根号,五次方根号),那么根号下的式子可以取全体实数。因为负数也有奇数次方跟。
所以三次方根号本身对定义域无影响。
2、y=根号下x的定义域为
使根号下x有意义,则x>=0
y=根号下x的定义域为[0,正无穷)
例子
y=√(1-x)-√(x+3)的求法
函数y=√(1-x)-√(x+3)的定义域是[-3,1]
在[-3,1]上,函数f(x)=√(1-x)是减函数,当x=-3时,取得最大值2,当x=1时取得最小值0;
在[-3,1]上,函数g(x)=√(x+3)是增函数,当x=-3时,取得最小值0,当x=1时取得最大值2;那么:
在[-3,1]上,函数-g(x)=-√(x+3)是减函数,当x=-3时,取得最大值0,当x=1时取得最小值-2
所以y=√(1-x)-√(x+3)在[-3,1]上是减函数,其值域是[-2,2]
解:在偶次根号中,被开方数应大于等于0。例如,在二次根式√(x十1)中,x十1≥0,x≥一1。
在奇次根号中,被开方数可为任何实数。因为负数、0和正数都有自己的奇次根。例如三次根号下(一8)等于一2。5次根号下32等于2,7次根号下1等于1等。
根式型函数的定义域求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被开方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例如当被开方变量为非负实数时,函数的定义域就为非负实数集;
另一种方法是将根式型函数化为分式型函数,然后利用分母不为零的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同时还可以结合图象分析法和性质分析法,更全面地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需要注意的是,根式型函数的定义域求法需要遵循数学规律和性质,严格把握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条件,避免出现误解或错误的答案。
发布于:2024-05-09,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