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的读音(夔、梼杌、獬豸、犼、饕餮、腓腓、诸犍、怎么读)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4-05-09 35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夔

【拼音】:[kuí]

【释义】:

1.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

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庆奉节一带。

2、梼杌

【拼音】:[táowù]

【释义】:

1.古代传说中的恶人,舜时四凶之一。一说恶兽。

2.楚国史书名。杌(wù)。

3、獬豸

【拼音】:[xièzhì]

【释义】: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4、犼

【拼音】:[hǒu]

【释义】:古书上说的一种吃人的野兽,形状像狗。

5、饕餮

【拼音】:[tāotiè]

【释义】:

1.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

2.比喻凶恶贪婪的人。

3.比喻贪吃的人。

6、腓

【拼音】:[féi]

【释义】:

1.腿肚子。

2.病;枯萎:百卉俱~。

7、诸犍

【拼音】:[zhūjiān]

【释义】:传说中的兽名。

táowù

梼,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为táo,chóu,dào,释义为刚木,木材坚硕的树。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

“杌”,普通话读音为wù,“杌”的基本含义为小凳,如杌子;引申含义为树没有枝。

在日常使用中,“杌”也常做形容词,表示浑然无知,如杌杌。

昧正确读音是táomèi。

梼[táo,chóu,dào]汉语文字

梼,汉语三级字,读作梼(táo、chóu或dào),梼(táo):⒈〔梼杌〕a.古代传说中的恶兽;b.古代传说中的恶人;c.中国春秋时楚国的史书。梼(chóu):⒈刚木,木材坚硕的树:梼树。青梼。⒉古同“筹”,数码。梼(dào):⒈棺。

《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涛。《说文》断木也。本作。《左传·文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敎训,天下之民谓之檮杌。

梼杌【拼音】táowù 【释义】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2.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 3.泛指恶人。 4.楚史书名。 5.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文献记载】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梼杌。——《孟子》。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春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梼杌,音桃物。此谓梼杌同乘与春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

1、白虎读音báihú

梼杌的读音(夔、梼杌、獬豸、犼、饕餮、腓腓、诸犍、怎么读)

2、玄武读音xuánwǔ

3、朱雀读音zhūquè

4、梼杌读音táowù

5、混沌读音hùndùn

6、饕餮读音tāotiè

7、水麒麟读音shuǐqílín

8、白泽读音báizé

9、毕方读音bìfāng

10、獬豸读音xièzhì

The End

发布于:2024-05-09,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