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是几声,“仄”音是几声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四声。“声”在这里指的是“声调”的意思。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按照普通话,“平”声包括拼音的第一和第二声,“仄”声包括第三和第四声。但是,对联多用古代读音,古代读音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只有第一声为平声。
概括哟--平指第一声,第二声。仄指第三声,第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音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但是中古时期的平上去入四调,有各自分别对应的调。
现代的发音中,平音的清声母变成阴平,浊声母变成阳平。
上声的字基本还是上声,只有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普通话中变成去声。
入声其实对应阴阳上去,中古入声到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全部已经分属阴阳上去里面。
仄声为三声和四声,平声为一声和二声,对联的右侧尾字为仄声,对联的左侧尾字为平声,这就是区分对联的方法。当然了,诗的用法平平仄仄,仄仄平又是一种区分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解释:
现代汉语中将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读三声)声、去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一二三四声,其中阴平阳平是平音,上声去声是仄音。
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四声,不过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平声是平音,上声、去声、入声是仄音。阴平阳平统一称为平声,上声去声与现代汉语同,剩下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古代读入声的字,相继转化读音归入其它三声。所以有时我们读古诗时,会觉得有些该用仄音却用了平音,其实在古代这些字是读仄音的,只不过到了现代改成了平音而已。
发布于:2024-05-07,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