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碉楼(北川碉楼面积)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北川碉楼面积
北川碉楼占地面积不等,最大的约300平方米,最小的接近60平方米。
绵阳市北川羌城,一处超大地震后的悲伤之地,一处积极主动前行的大爱无疆之地,是绵阳市第一家具备长远文化艺术与历史意义的5A级旅游景区。北川羌城旅游景区集纪念悼念、心怀感恩大爱无疆、禹羌风韵和绿色生态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于一体,存留有“5·12”灾祸记忆力、承传羌中华民族历史人文历史与民俗、记载抗震救灾精神和无疆大爱无疆文化艺术的,是回望同甘共苦的同甘共苦过程、印证涅盘重生的北川新面貌、领略到禹羌文化艺术的与众不同风采、赏析秀丽壮观的旖旎风光的理想化旅游城市。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悬空栈道和水利工程筑堰等更为知名,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就在2000年以前总有记述。唐代后,羌族老百姓因各种各样缘故向大西北转移来到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因此如今羌族碉楼也被称作藏族碉楼。碉楼高宽比一般在10至30米中间,用于御敌和存储谷物柴草,有四角、六角、八角几方式,甚至达到十三四层。
羌族的历史是怎样的
羌族,这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族的记载,在甲骨文中,“羌”和“羊”是相通的,因为羌人就是一个游牧部落,以游牧放羊为生!
羌人从西北而来,这在史诗《羌戈大战》中有描述,但至于是从西北哪个位置迁徙而来,就不得而知了。
羌族历史悠久,远古时期从西北不断向东南迁徙,到达今青海河潢谷底一带,然后以此为起点,又向东部和南部不断迁徙!
羌人中最早向东部迁徙的就是炎帝部落,沿途不断征服其他部落,并最终在黄河中游与黄帝部落联盟而形成华夏族!
而在后世中,也有不少羌人不断东迁,融入到华夏民族中!
还有一部分羌人,从河潢谷底一路南下,穿过松潘草原,到达今天的汶理茂地区,并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战争,最终成为汶理茂地区的新主人!
而后这部分羌人继续南下,进入四川盆地,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不少国家,如青衣羌国等,并与当地人融合,最终融入华夏族!
而留在汶理茂地区的羌人,世代繁衍于此,直到今天,他们保留了古羌人的族称和绝大部分文化和传统习俗,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羌族四宝
四宝是指羌族的四种传统手工艺品,分别是羌绣、羌笛、羊皮鼓和碉楼。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羌族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其中手工艺品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四宝是羌族文化的代表,也是羌族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羌寨特点
羌寨是非常有特色。处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地,这里的地势坡度非常陡,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土地资源很紧缺,而羌族人就地取材,用页岩片石等垒起了碉楼村寨,历经千年而巍然耸立。
羌寨中最具特色的是碉楼。一座羌寨中总有几座堡垒型的碉楼立于寨中,使整个村寨极富立体感。通过木梯登上二三十米的碉楼云台,登高远眺,大寨内外尽收眼底。岁月的流转,使今天的碉楼丧失了作为瞭望、但雄伟坚固、棱角突兀。
发布于:2024-02-17,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