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村级三资清理实施方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什么是集体三资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农村集体“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1、财务收入管理制度
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应当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要加强票据管理,杜绝“白条”抵库。要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2、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报经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定期交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成员监督。
3、财务预决算制度
年初应当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预算调整时,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4、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各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要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分设账户(簿),应当尊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自主权,不得改变集体资金的性质。
5、财务公开制度
应当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逐笔逐项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年末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1、资产清查制度
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
2、资产台账制度
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要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
3、资产评估制度
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4、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
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是否招标投标等事项;同时履行民主程序。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当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5、资产经营制度
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的,要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公开合同履行情况;收取的承包费和租赁金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经营目标,确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向全体成员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其股份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维护和收益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管理制度
1、资源登记簿制度
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簿,逐项记录。资源性资产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性资产,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2、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
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应当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3、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上交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4、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集体资产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集体积累、集体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要纳入账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什么是农村集体三资及包括内容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具体包括: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
农村集体三资清收方案范本
以下是我的回答,农村集体“三资”清收方案范本一、目标与原则本次清收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清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明晰产权归属,规范管理运作,强化监督机制,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农民利益不受损。清收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标本兼治、防止反弹。二、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镇财政、农经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三资”清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全镇“三资”清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三、清收范围本次清收范围包括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其中资金包括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债权债务等;资源包括土地、林地、水面等自然资源以及无形资产。四、清收措施清理核实: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核实,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界定权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等权属关系。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集体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程序,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强化监督: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增加集体收入。五、工作步骤宣传发动:召开动员会议,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三资”清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清理核实:组织人员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核实,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同时对债权债务进行梳理,明确责任主体。界定权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等权属关系进行明确。对于存在争议的资产权属问题,要依法依规进行妥善处理。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包括集体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程序和规定。同时要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强化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三资”清收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于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涉及违法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总结评估:对“三资”清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要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参考依据。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三资”清收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农村集体“三资”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农村集体“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1 19:44:21)
发布于:2024-02-04,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