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一益二 扬益二州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古代杨一益二中益是指哪个地区
“扬一益二”的意思并不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而是“江南地区第一,四川地区第二”,因为成都从来没有改名叫过益州,益州也从来没有做过城市名,而只做过地区名,是指四川一带地区,而绝对不可能是指成都。如果真的想意思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那么就应该表达成“扬一成二”,而不是“扬一益二”。
江苏省杨州和扬州是一个地方吗
答:扬州市有一个。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3][4][5]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3],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一什么两益
一扬二益: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扬州的电话区号是多少
电话区号
0514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的美誉[
隋唐时期“扬一益二”指的是什么
意思是唐朝时期天下之盛,论繁华程度扬州第一而益州排在第二位。
读音:[yángyīyìèr]
背景: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所以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
出处:
《成都记序》:“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容斋随笔》:“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旧唐书德宗本纪》:“请为两都、江陵、扬州、成都、汴州、苏州、洪州等署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十万贯,收斛斗匹段丝麻”。
《新唐书》卷《高骈传》:“扬州雄富冠天下”。
《元和郡县志》:“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
《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昭宗景福元年:“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扬一益二”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
说法出现的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
“扬一益二”是说扬州位于第一,益州居于第二。这是唐代后期社会上对于扬、益二州繁荣的称道。扬、益二州的繁荣显现在经济方面。这和长安、洛阳不同。长安、洛阳作为都会是具有政治因素,乃是政治都会。扬、益二州却是经济都会,再具体说来,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扬州则是经济中心,其间是迥然不同的。“扬一益二”虽是唐代后期流行于社会上的说法,但二州作为经济都会,渊源很早,隋炀帝即位之初,即已向往扬州,其所开凿的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长江配合起来,就更增加扬州的繁荣。扬州位于邗沟入长江之处,隔江就是江南河的起点。地理形势促成当地的繁荣昌盛。长江航运可以直溯到益州治所的成都,扬、益两州更可互相交往呼应,相得益彰。
发布于:2024-01-03,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