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古文(八上《三峡》课文)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三峡陶弘景原文
1.《三峡》作者是郦道元。2.陶弘景写的是《答谢中书书》。
原文如下: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长江三峡课文作者介绍
刘白羽(1916—)北京人。现代作家。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40年代是随军记者。抗美援朝期间曾两赴朝鲜。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散文集《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峡》等。《长江三峡》被选入教材。
三峡的作者介绍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郦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长江三峡》课文的作者是谁
【刘白羽】(1916—)北京人。现代作家。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40年代是随军记者。抗美援朝期间曾两赴朝鲜。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散文集《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峡》等。《长江三峡》被选入教材。
三峡选自高中课本
《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他所著的《水经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洞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恳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三峡文作者读什么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便言简意赅地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
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能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发布于:2023-12-22,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