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什么意思(韬光养晦十六字方针理解)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3-12-16 58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成语韬光养晦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拼音:tāoguāngyǎnghuì)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光养晦什么意思(韬光养晦十六字方针理解)

典故: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厚积薄发(拼音:hòujībófā)

出处:

典故: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韬光养晦的典故和意思

典故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光养晦

读音:tāoguāngyǎnghuì

?释义: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光养晦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说隐藏光芒、收敛锐气、修身养性、静待时机。题目中问到的韬光养晦是一个在古代汉语语境很早便已经出现的成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有所作为的状态。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指隐藏锋芒,在不显眼的地方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具体释义】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休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读音】tāoguāngyǎnghuì【近义词】韬光晦迹【反义词】锋芒毕露扩展资料这个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例句:

1、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他离开政界后,便韬光养晦,蜇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

3、在外交方面,激进盲动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余痛犹存,韬光养晦的告诫言犹在耳。

4、做人一定要低调,老人家说得好,韬光养晦,办好自己的事才是正道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本为剑套,比喻隐藏。光:光芒,锋芒。养晦:暂且隐退之意。比喻暂且隐藏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例句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2.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

韬光养晦的意思以及造句有哪些

韬光养晦

拼音:

[tāoguāngyǎnghuì]

[释义]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造句:

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The End

发布于:2023-12-16,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