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填空题

博主:网慧网网慧网 2023-12-14 58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扩展资料:

记承天寺夜描绘了怎样的夜景,赏析此景描绘的妙处何在

《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怎样的夜景,赏析此景描绘的妙处何在?答: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积水空明”用比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用比喻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语言特点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中“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记承天寺夜游整体赏析和注释

1.承天寺夜游的整体赏析和注释是非常重要的。2.因为承天寺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夜游时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典故、诗词和艺术元素。3.在整体赏析方面,我们可以从建筑风格、景观布局、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解读,了解承天寺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在注释方面,可以其中出现的典故、诗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表达。此外,还可以延伸到承天寺的保护与传承,以及与其他古建筑的比较等方面的讨论。通过整体赏析和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承天寺夜游的价值和意义。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考点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一些重点考点归纳:

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记录了他夜游承天寺的经历。

2.文章内容:本文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中夜晚观景的经过,表达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复杂的心境。

3.重点字词: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填空题

(1)履巉岩:踩着险峻的山岩。

(2)寝:睡觉。

(3)相与:共同,一起。

(4)空明:清澈透明。

(5)水中藻荇:水中的水草。

(6)交横:交错纵横。

(7)盖:表示推测,大概。

(8)闲人:清闲的人,此处指苏轼自己。

4.成语:本文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月光照耀下的空旷幽静的庭院。

5.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本文通过描绘庭院月色,传达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复杂的心境。

(2)虚实结合:文章开头为虚写,描绘梦中幻境;结尾为实写,记录夜游真实经历。

6.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展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随缘自适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他在仕途失意时依然保持内心宁静和豁达的人生境界。

7.续写:本文结尾以“亦未寝”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尝试续写一段,描述苏轼在承天寺夜游后的感想或经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原文如下:

夜泊牛渚怀古

塞上江南大道,交通方盛时。

铜瓶乍破水漫溢,酒肠难绝泪纵横。

野棠千树疏翠,乱蝶窈窕银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如下:

夜晚停船在牛渚,我怀念古时候的景象。

当时塞北和江南,交通畅达,热闹非凡。

铜瓶突然破裂,水涌出来泛滥一地,

喝醉的人难以止泪,泪水横流。

千树野棠翠绿稀疏,飞舞的蝴蝶在银花间婀娜起舞。

仔细一看,花瓣不是杨花,而是满是别离的泪水。

这首诗以承天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夜晚停船在牛渚,怀古追思的场景。白居易通过塞北和江南的交通繁荣,铜瓶破裂、泪水横流等形象,表达了他对过去时代兴旺繁荣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的野棠花和蝴蝶,象征着爱情和美好,而泪水则象征着离别和悲伤,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The End

发布于:2023-12-14,网站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